NavVis室内空间数字化及定位导航解决方案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M6移动扫描系统、IndoorViewer平台及导航APP。通过M6移动扫描系统进行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并拼接空间内的全景及点云的空间数据,迅速投入应用。M6移动扫描系统,可以在一天内扫描30000–50000㎡的空间并创建高分辨率的720°全景图像和高精度点云数据。同时NavVis搭载6D SLAM算法,可以实现对有坡度空间的数据连续性捕捉。IndoorViewer可在任意浏览器内对扫描的全景空间和点云数据进行虚拟现实浏览、测量和规划。结合AutoCAD、ArchiCAD、Revit等软件,可以轻松地创建实时的厂房、公司设施、营销展厅的平面图或者3DBIM模型。
随着NavVis的技术及产品的不断推广,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四型机场等智慧化概念的不断提出,室内空间的地理信息应用方向越来越广,NavVis逐渐走入各行各业。
1、室内外一体化实景地图
室内外一体化实景地图是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室内SLAM激光扫描技术、实景地图服务平台综合构建而成。这种多尺度、多视角的城市实景地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应用支撑,可用于城市建筑管理、不动产权籍调查、违法用地监察、城市现状土地调查等城市管理建设业务,是实景中国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是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基础。室内外实景地图的广泛应用将颠覆传统人工三维建模方式,进一步推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高效、智能化发展。
室内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真实的可视化建筑楼宇空间模型,室外空间架构场景信息和室内无缝连接,兴趣区热点信息搜索,最优路径规划,3D互转2D的多视角自由切换室内外场景,快速获取整个建筑室内外的静态量测,动态传感监测信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室内外一体化解决方案。
(南方测绘集团总部大楼室内外点云、全景数据)
2、智慧交通枢纽
对于大型室内空间,尤其是高铁站,机场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大型室内空间,室内导航就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国内大型交通枢纽站点的数目日益增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线路的增长,然而在大型的站点寻找目标位置,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地点对于第一次到访的旅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室内定位导航在这种需求之下也应运而生。同时,随着人员规模以及服务设施的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传统的通过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管理方式已逐渐落后。NavVis室内空间数字化及导航系统通过对大型空间内的室内空间数字孪生模型的获取和开发,就可以做到对机场的远程管理。
(成都水街、武汉天河机场二三维实景导航)
3、建筑信息模型(BIM)
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室内场景高效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前端技术发展的焦点。
NavVis室内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以下三个方面,丰富的底层数据:M6智能高效捕获高精度点云,广角全景,传感信号记录;sitemaker一键智能处理点云拼接,全景拼接,信号强度信息导入,创建真三维的全景空间和整体点点云模型多格式导出;视觉BIM:IV平台发布实景点云一体化的现实孪生模型,室内空间可视化,路径规划信息,兴趣点和量测功能空间管理。BIM技术和NavVis技术互相取长补短,两平台系统融合,成为空间数字化最直观技术的体现,非常切合国家提出的实景中国战略理念。
4、新型联合测绘
新型联合测绘是采用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全息测绘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建设项目最丰富的现场信息。不仅能够提高测绘的生产效率,且成果更加丰富直观。在生成标准化联合测绘成果的同时,能够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助力建设项目又好又快验收。
采用新型测绘技术助力“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竣工测验合一”等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用室内外一体化精细实景三维模型关联规划、国土、房产、绿化、消防、人防等规划测绘成果为建设项目审批人员现场审核,可以快速、准确、直观地发现建设项目和测绘成果的空间问题,既能减少审批错漏,又能提高服务效率。
5、大型综合体燃气巡检
在管道的布设期及运维期,巡检可以说是基本的需求,包括商场,学校,医院,工厂等。在对大型城市综合体内管道进行巡检时,需要检查人员对消防设备,综合体管道情况、燃气设施运营状况、物业公司日常自查记录情况进行详细排查,重点对燃气管道支架固定情况进行检查,编制隐患清单,明确整改时限,以督促物业公司、承租用户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最传统的巡检方式是打印出巡检单,把巡检单粘贴在巡检点上,巡检人员完成巡检后在上面填上姓名,时间等信息,但是这个传统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无法全局统计整个环境内的巡检状况,巡检记录可以造假,一次性填写多记录充数,直接到达巡检点签名等。
使用南方测绘室内数字化设备对布设的管线进行扫描,可以改变传统巡检方式,实现现代化室内管线监管,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运维效率。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室内空间设备及环境的检测、监控、安防、集中管控,助力大型城市综合体精益智慧管理。
6、数字化展厅
自1905年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以来,我国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地位也从早先的“开民智”之场所,沦落到如今的城市“摆设”。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4721家,馆藏文物3938.32万件,年接待观众人数达9.72亿人次。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作为现今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已经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博物馆依托互联网技术与平台重焕生机成为可能。从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来看,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完善的线上虚拟博物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相比传统的线下展览活动,线上的虚拟展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参观展览,这就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依附于各种新技术,用户在浏览线上展览时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浏览体验。对于博物馆而言,虚拟的线上展示可以增加更多的展示自主性,能最大可能减少现实环境中各种物理条件和经济成本的制约,以最优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
(平顶山博物馆导航路径编辑)